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石榴籽里话“铸牢” 产业兴旺谋“共富”

央广网昌吉7月22日消息(记者丁安)盛夏时节,走进新疆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,座座农舍被花木层层掩映,一条条道路绿树成荫,路面干净整洁如洗,巷道间吹拂着文明新风,整个村庄规划有条不紊;千亩蔬菜基地里,草莓泛着诱人的红艳光泽,香菜舒展着青翠叶片;村委会文化室中,红石榴文艺队正踏着轻快舞步认真排练。汉族、回族、维吾尔族等10个民族的村民,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秀丽画卷。

守望相助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

在常胜村,老党员阿巴别克热·吾斯满的感人事迹广为传颂。他家的四个子女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,自家生活困顿,但仍收留更加贫苦的范新民一家在自家无偿居住,并悉心照顾范新民和他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范小芳。

阿巴别克热·吾斯满诚恳相待、风雨共担,与范新民一起生活、种地,相互进修,不时替范小芳缴纳学费,就这样两家人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了二十年,至今不离不弃。如今范小芳已经顺利考上大学,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她不禁感叹正是两家人的鼓励支持帮助,才能顺利实现大学梦。

居马洪·司马义勒看望邻居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
阿巴别克热·吾斯满的典型事迹激励着常胜村的各族群众,而常胜村的某企业负责人段百庭了解到阿巴别克热家的情况后,也为他的大儿子阿迪力提供了职业。

在常胜村,民族团结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。秀丽古丽商店负责人付登水谈起自己的房东居马洪·司马义勒时赞不绝口:“我们每天都要通电话,逢年过节有好吃的都在一起分享。有个这样的好邻居,七年来,开店从没感到压力。”他的话语中洋溢着感动之情。

同样感动的还有倪三哥川菜馆负责人倪泽全:“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,遇到困难时总会互相帮助。这里的邻居们都特别好,大家互帮互助,其乐融融。”

居马洪·司马义勒与川菜馆负责人亲如一家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
产业共富 石榴籽抱团成长

清晨六点半,村民巴哈尔古丽·库娃就来到村委会开始一天的职业。10点过后,她又赶往村里的“石榴籽农场”,在香菜地里忙活。

“土地流转费加工资,年收入快5万元啦!”她擦着汗笑说:“他们教我种蔬菜,我教他们做抓饭,大家关系都很好。”

“我们家一共有10亩地,之前种玉米、麦子,一亩地只能赚四五百元。土地流转后一分钱不用投入,一亩地就净赚一千元。”农场负责人李书才拿自己家举例。

居民在香菜地里查看香菜长势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
常胜村党委副书记、纪检委书记梁万春介绍,多年来,村里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创建职业,村里也涌现了一批民族团结的模范人物,因此打造的第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命名为“石榴籽农场”。

2020年,常胜村村党委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扶持下,“石榴籽农场”正式成立。当年,农场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,建成了高效节水的设施,有将近20多名村民在石榴籽农场长期务工。在农场经营经过中,各民族的村民在一起职业生活,群众技能提升了,收入增加了,情感也更加深厚了。

随着“石榴籽农场”规模不断扩大,农场规划进步蔬菜基地,目前已投资100多万建了10亩地的储水池,安装了滴灌设施及蔬菜基地的围栏和土地划片,种植的200亩韭菜、50亩香菜和30亩草莓长势喜人。

农户在“石榴籽农场”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
现今,“石榴籽农场”已和乌鲁木齐九鼎农贸批发市场、 昌吉岐峰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,并规划成立经销门店,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,扩大知名度。

投资120万元给奶牛合作社,让专业户托管120头奶牛,每年收益达14.4万元;投资200万元入股汽车运输行业,年收益24万元;投入资金200万元,与昌吉市“大黔贵”新型肥料公司合作生产滴灌水溶肥,年实现利润24万元……2024年常胜村村集体收入达520万元。

文化凝心 构筑灵魂家园

“一二三四,转……” “我们再来一遍”在村委会文体活动室,村民们正拿着扇子在排练舞蹈。

“随着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,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大家就自发编排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蹈节目,满足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。我们会根据活动主题,编排三句半、舞蹈、小品、情景剧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”常胜村党委委员唐佩琴介绍。

村民排练现场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
令人没想到的是,舞蹈队的发起人却是居马洪·司马义勒。2015年,他还在经营秀丽古丽商店,闲暇时候经常到村里的健身器材区锻炼身体。看到大家特别喜欢跳麦西来普,然而动作总是不规范,他就自发开始教大家,并经常一起排练舞蹈。在一次村上的百日文化活动中,他编排的节目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,便成立了舞蹈队。舞蹈队从最初的七个人进步到现在的七八十人,队伍里有回族、维吾尔族、汉族、柯尔克孜族、东乡族、土家族等。

别人问他怎么不开商店了,居马洪·司马义勒说:“能给村民服务,特别有自豪感;能为村民干点事,特别快乐。”

目前,常胜村村委会打造了“一廊(民族团结文化长廊)一所(国学讲习所)两场(文化广场、体育场)三馆(乡风文明礼仪馆、村史馆、党史馆)四室(母婴保健室、书法绘画室、电商直播室、多功能培训室)”服务阵地,依托民族团结文化长廊、国学讲习所、文化广场、图书室、村史馆等载体,大力弘扬中华杰出传统文化。

村党委围绕“我们的节日”,结合公民道德建设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主题,组织红石榴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歌舞、新疆曲子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,近年来举办大型文体活动60余场,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,极大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灵魂文化生活。

近年来,昌吉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觉悟为主线,创新开展铸牢“十百千万”行动规划,积极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灵魂家园,持续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探索昌吉的操作经验。常胜村先后荣获昌吉州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先进集体、自治区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等多项荣誉,2023年被评为“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”,2024年再获“昌吉州互嵌式示范村”称号。

“我们将通过节日组织活动,凝聚各民族参与到活动中,形成‘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’民族团结的大气氛;积极推动各类产业融入经济进步,扎实做好群众职业,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,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快乐感。”常胜村党委书记潘金永说。

来源:央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