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习俗知几许
“立秋”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标志着秋季的正式来临。每到这个时节,民间总会流传着各种有趣的习俗。那么,立秋有什么习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呢?从”咬秋”到”摸秋”,这些流传已久的传统活动不仅富有生活情趣,更寄托着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“咬秋”习俗:吃瓜祛病保平安
说到立秋有什么习俗,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”咬秋”了。这个习俗在清朝张焘的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’里面就有记载:”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古大众相信,立秋这天吃西瓜可以预防秋季疾病,还能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之苦。
“咬秋”在不同地区还有”啃秋”的别称。1935年出版的《首都志’里面记载:”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谓之啃秋。”这个习俗的寓意特别有趣:炎热的夏天让人难熬,立秋时节要”咬住”夏天的尾巴,把酷暑”咬”走。现在,很多家庭仍保持着立秋吃西瓜的传统,既解暑又应景,何乐而不为呢?
“摸秋”活动:寄托美好生育梦想
除了”咬秋”,立秋还有什么习俗呢?”摸秋”就是另一个富有特色的传统活动。民俗专家刘孝昌介绍说,在老成都,这个习俗主要是由结婚一两年还未生育的妇女参与。
立秋前几天,女伴们就会商量好摸秋的规划。到了晚上,新媳妇在姑嫂和女伴的陪同下,悄悄去邻居家的田地里”摸瓜”。她们不仅要摸南瓜,还要在竹篱笆上摸扁豆。有趣的是,摸回来的扁豆颜色还能”预测”生男生女:紫色或青色的扁豆预示生女,白色的则象征夫妻白头偕老。
更特别的是,被”摸秋”的人家即使发现了也不会追究,反而会暗中帮忙。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习俗,体现了邻里间的和睦相处,也寄托着大众对子孙绵延的美好梦想。
立秋习俗的现代意义
虽然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,但了解立秋有什么习俗仍然很有意义。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,更蕴含着古人对天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聪明。
立秋时节,暑气未消,我们可以像古人一样适当食用西瓜等清热食品。同时,这些富有情趣的习俗活动,也为现代家庭生活增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。不妨在这个立秋,带着孩子一起”咬秋”,讲讲”摸秋”的故事,让传统文化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传承。
立秋已至,秋高气爽的日子不远了。这些传承千年的立秋习俗,就像一座桥梁,连接着过去与现在,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仪式感,也更有文化底蕴。